“咱们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在实习工作岗位中上手快,干事踏实。”近日,在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专场招聘会上,全国多家知名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我院毕业生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希望与我院深化合作,诚聘英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掌握扎实的专业职业技能,就一定要深入到实践当中去。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各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把握职教新理念,全力打造“理实一体”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在推进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遵循当前倡导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理念,率先创造了理实一体化的硬件及软件环境。
建设了集教学、科研、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室12个。数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室、电工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实训室等已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必备场所,为深化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同时,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CAD 工程制图》、《电机与电力拖动》等多门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重新选取设计与组织课程教学任务/项目,进行教材建设、实践技能操作标准编制、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完善了“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打破理实教学授课界限,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例如,数控加工与操作编程的专业教师进行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引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仿真+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走进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堂,你总能看到这熟悉的一幕——老师与分组学生在一边理论,一边实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李之豪表示“老师上课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我们随时实践沟通,很容易掌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力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中取得了重大突破。2018年,学生在山东省机电产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在山东省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两项,自主创新了多款作品。
改变以往传统教学评价,全程实施“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综合性评价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创新评价体系,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应用能力测试、成果展示等形式,改变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评价方式,按照理论成绩(30%)+实践成绩(70%)的评价标准,实施“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做到“教学过程评价全程化、专业能力评价过程化、职业素养评价全面化”,着重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CAD 工程制图》等多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多样化评价。例如,数控加工与操作编程课程,按照“工艺方案编制、操作流程开展、产品加工质量”的工作过程导向,从“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三个环节开展综合评价。本门课程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最终考核考试成绩、平时操作训练成绩、任务项目综合评定成绩(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


数控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


电力拖动及计算机绘图实训场所


部分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教材


部分理实一体化改革专业课程校级精品质资源共享课程掠影




学生部分创新作品掠影

改革传统教学评价